第一章 送别-《点歪你的科技树》
第(2/3)页
前面这两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去做,而且提前在少数人的小场合就已经搞完了,毕竟都到了出征的节骨眼上了,征战已经不可避免;如果集合全体人员参加,万一出个大凶之兆,不是大大的打击了将士们的士气。
出征大会第三个项目:誓师,与占卜、祭祀只有少数人参加外,誓师是全体人员参加的仪式,是最隆重的出征仪式。在这个环节,李渊会把象征权力的诸如虎符、权杖之类的东西授予李世民;同时,在会上宣读东征的檄文,揭露大唐东边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义与不道德;将此次战争的正义性表示表示。
本来这种重要的出征,还要有个拜将仪式,由皇帝向领兵大将作揖,代表将国家安危寄托于将领。但谁让李世民是儿子,哪有亲爹向儿子作揖的,更何况,这次出征,是李世民为自己打江山。所以,拜将仪式就免掉了。
领到旌节,仪式就差不多完成了;喝上一碗摔碗酒,李世民朝着李渊深深的拜了下去,然后一马当先,踏出了东征第一步;其他天策府骑兵立刻紧随其后。
当骑兵群涌出长安城门时,城墙上响起了低沉凝重的号角声,悠扬的号声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他回头再看了一眼巍峨的长安城;心中却是叹气,这座巨城,今生只怕只能在梦中回返了。
李渊站在城门楼上,一直到天策府的旗帜和骑兵全部消失不见,才叹了口气,转头对李建成和李元吉道:“太子,秦王既走,你可安心了。今后便留在长安城中监国,不要再回北地边境了。”
二儿子走了,大儿子就得留在身边;至于三儿子。李渊又道:
“齐王,你也准备准备,南下土洲吧!”
李元吉连忙恭敬道:“圣人之令,儿固不敢辞;奈何秦王兄东征在即,正是兵马粮草着紧之时,如此匆忙之下又聚兵南下,只怕国朝力有不逮。”
不是李元吉不想去木洲,每每想到自己能占据一洲之地关起门来北面称皇,他做梦都会笑醒;可眼下确实不是南下的好时机;跟随父兄争战多年,该有的眼光,李元吉还是有的;目前唐军北击突厥一战功成,但同时也拖住了大唐大量精锐部队。此时李世民又被李渊逼着,领着他的天策府诸军东征;在李世民没有远离中原之前,被李渊纠集起来的忠于皇帝的军队,谁也不敢轻易动用。
这会的大唐,能征善战之士几乎被掏了个空。可以说是最虚弱的时候;在这个点南下,李元吉不难想像自己会有些什么样的待遇,只怕少不得部下多是用歪瓜劣枣充数。
这种南下法,还不如再等等,怎么的,也得等北方稍稳定些后,抽调一批北征将士充入齐王府中再走。
李元吉心中打着小算盘,嘴里却是满口的为国朝打算;李渊听得呵呵一笑,刚刚从高句丽跑了一圈回来的皇帝,一点都没把高句丽的战斗力放在心上;有飞船和神雷在,都不用大军蚁附,只需炸上两响,就能把那些边塞野民吓得屎尿齐流;攻城略地实在太容易不过了。实在不行,还有机甲嘛,虽然机甲部队是皇帝亲军;但还是可以暂借给秦王使一使的。
当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被李元吉提醒了一句后,李渊觉得还是应该慎重一点。于是改口道:
“非是即刻聚军出征,而是先行探路!神霄王府的飞船,朕会予你一条;有飞船之便利,当可轻装简行沿途绘制山川地理,记录风土人情。”
这一点倒是可以,不过说到神霄王,李建成好奇的问道:“父皇,秦王出征如此重要的日子,总生不见神霄王?”
说起来,李建成可是听说神霄王收了秦王的世子做徒弟,然后秦王就得了一条举世仅有的飞船;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对大唐的政局产生什么微妙影响就不得而知了。说不得,太子府和齐王府中也得安排几个子侄,塞在神霄王门下当学生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