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仁义之师-《飞豹出击》


    第(2/3)页

    这个苏联战俘的话匣子终于被我打开了,他是个很健谈的人,主动的告诉我,他叫斯特列尔尼科夫,是苏联后贝加尔军区的一名上尉。中苏两国战争那是上面的事,和他们这些当兵的没什么关系。在这里中国同志待他们的确很好。

    他说:“所有的人,在这里每周要进行40个小时的劳动,主要是清理战争留下的废墟,帮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住所的老百姓搭建一些临时性的住房。但做这些工作,中国同志是付钱给我们的,当然不叫工资,叫劳动津贴费,是一种代购卷,用这代购卷可以在服务社,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日用品,烟和酒。”

    俄罗斯这个民族有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注意到了这个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在同我聊天时,他尽量的回避战俘这个给他带来耻辱的名词。他说的服务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苏军战俘收容所的苏军战俘服务社。我去过,我还在那里买过一件印有2月16日苏联对中国发动核袭击的爆炸时蘑菇云的照片,在蘑菇云上面用中英文印着,“我们呼唤和平”质地很好的中国制造的半袖t恤衫,这可是现在世界最流行的图案。这个服务社象个商场一样,有大到冰箱,彩色电视机,小到一次性电子打火机这样的商品。我很怀疑这些战俘能得买起这些中国制造在美国都属于高档消费的奢侈品吗?我想中国之所这样做,更多的意义是出于一种宣传。我把这个疑问交给了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我看到你说的服务社里面,还有冰箱,彩色电视机,这些你们能买的起吗?”

    “有能买的起的,”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有些妒忌的说:“前天乌兰乌德机场的一个苏联技师就买了一个冰箱。”

    “是吗”我有些好奇的问:“他是怎么得到那么多代购卷的呢?”

    “他在战时帮助中国人修好了好几架米格19战斗机。”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神色有些暗淡的说:“象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赚钱比较容易。”

    “他就是买了,能带回去吗?”我又问道:“苏联政府能允许吗?”

    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脸上出现了一种很复杂的表情,反问我说:“你说象他们这样的人,还能回苏联吗?”

    是啊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不可能再回苏联了。中苏两个虽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现在可是冰火两重天,中国有政策对中国做出特殊贡献的外籍人员可以加入中国国籍,美国不是也有不少技术人员放弃美国国籍到中国的山南特区工作的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

    我看着眼前这个苏联上尉说:“我能问你一个很私人的问题吗?”我得到斯特列尔尼科夫的首肯后说:“你所得到的代购卷准备买些什么呢?”

    “我现在只为自己买一个装一节一号电池的电动剃须刀,如果能在这儿再工作两个月,我还准备给我的妻子买两件布拉吉,让自己的妻子打扮的漂亮一点,总是一个男人愉悦的事情。”斯特列尔尼科夫有些腼腆的解释说。

    在要结束这次采访时斯特列尔尼科夫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中苏两国还是不要打仗,苏联人少地多,中国人多地少,大家同属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相互调剂一下不就行了吗。什么事为什么一定要打个你死我活呢?真不知这些政治家是怎么想的。其实中国人不错,当他们的俘虏,不但吃饱穿暖,还给些钱可以买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他最后很天真的说:“如果苏中两国兄弟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有多好中国有技术,我们有资源,两者结合起来,那将无敌于天下。”

    苏联有150多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差不多都是沙俄和苏联扩张得来的人口,而最集中、最复杂的,当属苏联南方北高加索地区。这次中苏战争,中国方面共俘虏了将近30万苏军各少数民族战俘,通过短期的教育改造使他们能够成为本民族**和解放的战士,对于解体苏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

    对这些苏联各少数民族战俘的教育改造运动是从几个方面展开的,第一,针对战俘中“中国人是侵略者的这一想法”中国通过各种电视,广播,报告、座谈等多种形式,结合苏联各个少数民族被沙皇俄国和苏联吞并的历史,从历史上到现实阐述了苏联是如何从一个欧洲小国,通过几百年的侵略和扩张成为现在这个横跨欧亚大陆“超级大国”的。沙俄和苏联是如何通过各种无耻的手段掠夺中国领土的,中国又是如何忍辱负重、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和平解决无望的情况下,才被迫向苏联发动的这次旨在收回被沙俄和苏联掠夺的部分领土的战争,这场战争只是讨还沙俄时期欠下中国的一些旧债,使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资源配置更加的合理,中国这样做是有利于整个国际**运动的。使广大苏联战俘充分认识到,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这场战争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否则中国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发动这场极为克制的边界战争。
    第(2/3)页